您好,欢迎光临哈尔滨医科大学(大庆)! 返回首页联系我们

专业建设 当前位置:首页 - batway电竞 - 专业建设

医学检验技术(病理检验技术方向)专业“十三五”建设发展规划

发布时间:2021-05-06 09:49:23  作者:基础医学院  来源:本站  浏览次数:


医学检验技术(病理检验技术方向)专业十三五建设发展规划

 

一、专业现状

(一)历史沿革

我校于2006年开办五年制医学检验(病理检验方向)本科专业,为校区基础医学院承办特色专业,2012年获批黑龙江省重点专业。2012年教育部修订本科专业目录,该专业调整为四年制医学检验技术(病理检验技术方向)专业,自2013年开始招生,以培养高级病理检验技术专门人才为培养目标。目前,国内只有我校一家开办本科层次病理检验技术方向专业。

(二)师资队伍

现有校内专职教师65人,外聘教师10人承担该专业教学工作任务。校内专职教师中,45岁以下教师54人,占专职教师比例83.1%;有教授15人,副教授18人,高级职称教师比例55.8%;具有博士学位19人,具有硕士学位39人,具有博士学位教师比例29.2%,具有硕士学位教师比例 60.0%。外聘教师中,45岁以下教师6人,高级职称教师7人,具有博士学位4人,具有硕士学位2人。

(三)教学改革与研究

针对医学检验技术(病理检验技术方向)专业学生,学院开展了运用启发式、精讲点拨式、三明治教学法、微格教学法、PBL等多种灵活、生动的教学方法及多种教学方法相互配合,提高了学生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近五年,学院先后承担各级各类教研课题合计23项(其中省级课题7项,厅局级课题4项,校区立项12项);发表教研论文29篇;获省级教研成果奖7项,厅局级教研成果奖7项;共编撰教材17部、教学参考书4部,其中规划教材14部、教学参考书3部,主编1部、副主编6部。

(四)教学设施与条件

专业开办以来,配合专业办学需要,先后建立了显微互动实验室、机能实验室、法医尸检室、解剖互动实验室、基础医学虚拟仿真实验实训平台、病理检验专业实验实训中心等配置先进的实验室,仪器设备总值达2100余万元。该专业目前设有24个校外实习基地,分布在一、二线城市三级甲等医院,可以满足学生的见习、实习需求。

(五)科学研究与学科支撑

近五年,基础医学院承担各级各类科研课题合计49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6项,省自然科学基金7项,其它课题36项;科研资助经费合计380余万元,为“十一五”期间总和的6倍;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SCI收录论文34篇,为“十一五”期间总和的12倍;获得科研奖励23项,其中省部级奖励2项,省部级科研奖励取得了零的突破。

(六)人才培养质量

该专业开办以来,每年毕业生就业率均能达到100%,就业单位主要为国内一、二线城市的三级甲等医院,包括卫生部北京医院、北京大学人民医院、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上海长征医院、上海长海医院、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天津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等国内知名医院。该专业每年大约有25%~35%的毕业生考取研究生,考取院校包括中国医学科学院、清华大学协和医学院等国内知名院校,考研录取率在80%左右。

二、专业建设指导思想与发展思路

(一)指导思想:以医疗卫生事业发展为引领,以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根本,以加强专业师资队伍建设为基础,以加强学科建设为依托,以完善教学环境为条件,以提高教育教学能力为手段,以突出创新实践为动力,为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级病理检验技术应用型人才而努力奋斗。

(二)发展思路

1. 紧跟国家医疗卫生事业发展动态和学科专业发展前沿,充分掌握人才社会需求,明确专业办学定位与发展目标。

2. 结合学院师资队伍发展规划,加强专业师资队伍的建设,全面提高教师教书育人水平。

3. 完善人才培养方案,加大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实验教学的改革,加强学生科学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4. 加强教学条件建设,建设利用好校内外教学资源,确保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稳步提升。

5. 贯彻全面育人思想,加强素质教育,确保学生全面发展。

 三、专业建设发展目标

(一)总体目标

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深化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加强学科和课程建设、提高科研水平、改善教学环境、不断提高专业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到“十三五”末期,将医学检验技术(病理检验技术)办成优势明显,特色鲜明的省级重点专业。

(二)具体建设目标

1.师资队伍:到“十三五”末期,专业师资队伍总量达到80~90人,专业教师中具有博士学位教师比例超过40%;

2.学科建设:到“十三五”末期,专业主要支撑学科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达到“国内有声音,省内有影响”的水平,专业潜在支撑学科病理检验技术学科团队基本形成;

3.教育教学:“十三五”期间,在该专业开展1~2项教学改革,基于该专业建设新增1~2项省级及省级以上教学研究课题;

4.教学条件:“十三五”期间,争取央与地方共建项目经费500万元,校区财政经费60万元用于分子病理检验实验室和超微病理检验实验室建设;

5.教学效果:毕业生一次就业率不低于85%,考研录取率不低于80%,就业后病理检验技师资格考试通过率不低于90%,专业毕业生得到用人单位好评。

四、主要措施与保障条件

三、发展建设措施

(一)加强领导提高认识

学院领导及全体教职工,提高对医学检验技术(病理检验技术方向)专业建设重要性、长期性的认识。把医学检验技术(病理检验技术方向)专业建设当成中心任务,摆到重要位置,给予足够认识,学院主要领导亲自实际抓,其他领导配合抓,齐抓共管。

(二)分析形势找出不足

为实现专业建设的目标和任务,各学科和教研室要认真分析各单位目前的水平和在国内地位,找出存在问题,明确建设方向、任务和目标,制定切实可行和教研室发展规划。

(三)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结合《基础医学院 “十三五”师资队伍发展规划》对医学检验技术(病理检验技术方向)专业师资引进、培养力度,引进培养学科领军人才,培育吸引学术拔尖人才,切实加强中青年教师的培养培训加强专业依托学科、学术团队和梯队建设。

(四)加强教育教学

主动适应市场经济和卫生事业改革的需要,更新教学内容,引进国外先进教育理念,完善现代化教学手段,积极探讨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方法。积极推广“三明治”教学法、案例教学、翻转课堂等教学方法,不断总结经验,进一步提高课堂讲授质量,使教学水平再上一个新台阶。加强教学质量监控。充分发挥教学质量督导委员会的作用,建立和完善教学质量评估机制,促进教学质量不断提高。

(五)加大投入,改善专业办学条件

积极争取各渠道经费,投入专业实验室建设。

(六)完善管理制度,提高教学管理水平

进一步修订和完善现有的规章制度,并建立起新的运行机制,逐步实现教学管理现代化、科学化和规范化。

五、需要解决的突出问题与建议

(一)专业师资队伍有待加强

病理学和病理学技术是该专业需要掌握的核心知识与技能。病理学包括基础病理学、诊断病理学、实验病理学、超微病理学、细胞病理学等多门分支课程,病理学技术包括分子病理学技术和常规病理学技术2门课程,这些课程均需由病理教研室承担。目前,我院病理教研室仅有8名专职教师,仅有1名专职教师具有博士学位。尽管专业开办以来得到了大学病理教研室的大力支持,承担了诊断病理学、超微病理学、分子病理学技术等课程中的大部分内容,但本院专业课教师队伍数量仍然明显不足,结构扔不合理,专业教师队伍亟待加强。

(二)专业支撑学科有待加强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作为支撑医学检验技术(病理检验技术方向)专业发展的核心学科目前实力还有待加强。除学科师资队伍数量不足、结构不够合理外,学科梯队尚未形成,学科研究方向还需进一步凝练,教学研究和科学研究还不够活跃,学科支撑硬件条件严重欠缺。学科与专业发展不协调已成为制约医学检验技术(病理检验技术方向)专业发展的关键问题。

(三)专业教材建设有待加强

由于目前国内开办以培养本科层次病理检验技术专门人才的高校较少,尚未见有正式出版的《诊断病理学》、《实验病理学》、《超微病理学》、《细胞病理学》、《分子病理学技术》和《常规病理学技术》成熟教材可供选用。该专业开办以来,一直使用自编教材进行授课,教材印刷质量和更新速度尚不能满足专业培养质量要求。

(四)专业实践条件有待加强

尽管经过多年努力,已建成病理检验技术实验实训平台,但该平台尚不具备开展细胞病理学技术、超微病理学技术实验、实训功能;在实训平台运行方面,与国内先进病理科管理运行机制尚未完全契合,为此,该专业实践、实训软硬件条件还有待进一步加强。


基础医学院

二零一六年四月二十八日


地址:黑龙江省大庆市高新区新阳路 39 邮政编码:163319
版权所有:哈尔滨医科大学大庆校区
黑ICP备2021002235号-1
版权所有:哈尔滨医科大学大庆校区
地址:黑龙江省大庆市高新区新阳路39
黑ICP备202100223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