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评估报告
基础医学院课程评估报告
基础医学院对病理学、生理学、系统解剖学、药理学、病理生理学、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组织学与胚胎学、机能实验学、形态实验学、病理学技术、细胞生物学、遗传学共计12门课程进行了严格、细致的评估,每个评估分都有理有据。评分结果如下:
序号 |
课程名称 |
基础分 |
特色项目分 |
总分 |
评估结论 |
负责教研室 |
1 |
病理学 |
94.6 |
5 |
99.6 |
优秀 |
病理学 |
2 |
生理学 |
93.4 |
6 |
99.4 |
优秀 |
生理学 |
3 |
系统解剖学 |
87.2 |
8 |
95.2 |
优秀 |
解剖学 |
4 |
药理学 |
85.8 |
7 |
92.8 |
优秀 |
药理学 |
5 |
病理生理学 |
85.8 |
5 |
90.8 |
优秀 |
病理生理学 |
6 |
组织学与胚胎学 |
87.2 |
3 |
90.2 |
优秀 |
组织学与胚胎学 |
7 |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
91.8 |
5 |
96.8 |
优秀 |
病理学和病理生理学共同承担 |
8 |
遗传学 |
83 |
2 |
85 |
优秀 |
遗传学 |
9 |
细胞生物学 |
83 |
1 |
84 |
优秀 |
细胞生物学 |
10 |
机能实验学 |
96 |
9 |
105 |
优秀 |
机能实验中心 |
11 |
形态学 |
85.8 |
2 |
87.8 |
优秀 |
形态学实验中心 |
12 |
病理学技术 |
85.8 |
2 |
87.8 |
优秀 |
形态学实验中心 |
一、基本情况
基础医学院负责的课程全部达到优秀,主要课程可达到(1)课程负责人及主讲教师师德好;教师队伍知识结构和年龄结构合理,对中青年教师的培养有计划、见实效;学术水平稿,教学有特色,注重教学改革和总结;教师年龄结构合理,形成可持续发展的教学梯队。(2)教学内容设计、安排及实践教学合理,符合人才培养的要求。(3)教材选用合理,符合教学和学生学习要求,实践教学实验中心,实践教学条件能够满足需要。但是由于缺乏网络教学平台,网络教学资源缺乏。(4)教学方法和手段灵活、先进,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5)教学效果受到同行专家和学生的好评,课堂教学效果好。
二、存在的问题
1、师资少,任务重,教师队伍需进一步优化。详见每个学科的评估意见。
2、课程负责人和主讲教师缺乏全国影响力。
3、教学成果有下降趋势,教学改革总结不及时,教学成果还有提高的空间。
4、教学科研论文水平需进一步提高,论文撰写、课程申报、结题、评奖的良性循环尚未建立。
5、教师的科研水平和层次需进一步提高,扩大影响力。
三、解决问题的办法及课程进一步建设的思路
1、提高教师队伍素质和水平,建立教师选用、教师培养、教师授课形成系列长效机制,教师素质是提高课程建设水平的基本条件。
2、有计划的留任教师、引进人才,形成可持续发展的合理的人才梯队。
3、注重教学改革、注意改革成果总结、申报课题、组织报奖,形成教学科研发展的良性循环体系。
4、优化教学内容,以学生为中心,重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5、加强实践教学,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
6、合理安排教学和科研,解决好二者的关系,帮助教师教学和科研共同进步。
基础医学院
2014年12月1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