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体备课制度
备课制度
备课是教学活动的重要环节,是顺利开展并完成教学任务的前提,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基础。为进一步规范备课管理,切实保证和提高教学质量,特制定本制度。
一、备课要求
(一)了解授课对象的专业及人才培养目标。
(二)掌握教学大纲内容,明确讲授内容的重点、难点和关键点,区分掌握与了解内容的要求。
(三)精研教材,透彻掌握全部内容,并据此制定合理的授课计划(教学周历),科学分配教学内容。
(四)设计课堂教学进程,分配教学时间,确定教学方法和教具,构思板书内容和结构。
二、教案书写要求
(一)理论课、实验课均须编写教案。
(二)教案主要包括教学目标、教材分析、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板书设计、教学进程、课后复习题和课后小结等,且授课前由教研室主任审阅签字后方可使用。
(三)教师在上课前必须编写出至少两周的合格教案。
(四)教案内容符合教学大纲要求,与教学周历保持一致。
(五)如专业、教材、教学计划、教学大纲不变,每一份教案可使用三轮,但内容要有更新,有拓展,禁止一份教案无变化地循环使用三轮。
(六)助教必须手写详细教案;讲师前三年要求同助教,高年资讲师及副教授职称以上可使用电子教案打印稿,但应与手写教案本的格式设计和要求一致;教授可写简案,但新进展、新知识、前沿研究要体现详细。
(七)任课教师授课时必须携带教案。
三、多媒体课件制作要求
(一) 首页应体现主讲课程名称、选用教材、承担课程的教研室、主讲教师姓名、职称等内容。
(二)内容简洁且紧扣当堂课的主题思想,标识出重点、难点;页面应以图片为主,较少的文字为辅;字迹要大而清晰,颜色对比度要以坐在最后一排学生能看清楚为度。
(三)新教师前两轮理论授课的多媒体课件内容只能是声像、图片、图解、习题,不能出现其他文字内容。
(四)学院(系、部)应对课件进行严格审查,合格者方能用于辅助教学。